【天天新视野】国内专家称病毒有点传不动,国外专家称新冠增加患阿兹海默病风险

2023-01-29 00:16:56 来源:楼市大数据

当第一轮新冠传播高峰结束,当大部分人阳康归来之后,在这个春节走亲访友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资料图)

总之,这个春节是欢快的,是其乐融融的。

但是,当我们在今天开始上班之后,我们同样不能放松对新冠病毒的防护。按照国外的疫情放开之后的实际表现,短期内虽然不会再有高峰,但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会消失。因为病毒突变的原因,还会呈现了一个一个的小高峰。疫情从高峰到低谷,再从低谷到高峰,呈周期性发展。只不过,由于群体免疫的出现,新的高峰会低于前一次高峰,疫情在波动中结束。

就节后的新冠疫情,有这么两个消息应该让大家知晓。

一是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阳性人数在2022年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 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这显然是一个好消息,这表明首轮疫情高峰开始进入尾声。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图

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教授对当前疫情的判断是,群体免疫已经形成,病毒有点‘传’不动了。他的原话是:

“新冠病毒传播渐渐变弱,并非因为病毒本身有重要变化,而是社会面维持一定低水平传播,巩固了免疫屏障,加上绝大多数人都感染了,形成了群体免疫,病毒有点‘传’不动了。”

病毒有点‘传’不动了,这很好。这让全球人类看到了本次新冠疫情结束的曙光。

同时,另一个消息对于已经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对于这些阳康归来的朋友,可能要注意了。因为,牛津大学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全球的领军人物露丝·伊扎基(Ruth Itzhaki)教授研究后认为:“新冠感染能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露丝·伊扎基(Ruth Itzhaki)教授认为,单纯疱疹病毒(HSV-1)会潜伏在人的神经系统里,很少有重新启动并对人体产生影响的机会,当其他病原体(例如VZV)与带有HSV-1的细胞相遇时,HSV-1被重新激活并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失智症的相关变化,例如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缠绕,这一现象被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相关。其他病原体(例如VZV)能通过重新激活HSV-1,而间接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形成。

也就是说,新冠病毒的出现,可能单纯疱疹病毒(HSV-1),而单纯疱疹病毒(HSV-1)中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缠绕就导致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虽然这一判断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临床验证,但从前期一些阳康朋友的回顾来看,感染之时,出现脑雾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虽然阳康之后,脑雾症状消失,但是,是否会有病毒遗留,是否会在进入老年之后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是一件特别值得警示的事项。

如果真如露丝·伊扎基(Ruth Itzhaki)教授所说,“新冠感染能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对于全球几十亿阳康来说,未来的规模不可小视。

目前,新冠病毒还没有消失,咱们仍要做好个人防护,希望不要“重阳”。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