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资讯!新一波疫情开始了?全国每日新增阳性仍超5000例 感染病科专家盛吉芳:是“漏网之人”在感染

2023-02-20 18:42:28 来源:中国蓝新闻客户端

中国蓝新闻客消息 2月19日,关于“杭州两学校班级多人发热,下周停课”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关注。2月20日,据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消息,目前涉及到杭州三所学校,分别是西湖区某小学(共出现10例,均为新冠首次感染);拱墅区某中学(共出现5例,均为新冠首次感染)。另外,上城区某小学12名学生有发热症状,为流感聚集性传播。

校长回应10名小学生新冠阳性!目前学校孩子们正常上课,全都佩戴口罩!体育课也正常进行!↑↑↑

上述三所学校均已根据相应预案对涉及班级教学课程暂行调整。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个别学校班级出现数名学生感染新冠病毒(均为首次感染),属于正常现象,并不代表新一波流行的开始。


(资料图片)

感染病科专家盛吉芳:不是新的疫情要来了,是“漏网之人”在感染!↑↑↑

医生回应:目前14岁以上的学生人群 就诊人数没有大幅增加↑↑↑

新冠真的消失了吗?

每日新增阳性仍在5000例以上

虽然消息是真的,但家长们确实不必太恐慌。部分家长觉得,身边已经好一阵没有人感染新冠病毒,新冠不是已经“消失”了吗?怎么又突然出现在杭州的中小学?

实际上,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月18日最新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情况》,新冠感染者虽然已大幅降低,但是新冠感染人数仍然存在,每天新增感染者在5000例以上。

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2月19日在采访时表示,新冠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进入低水平流行阶段,还需要加强监测,每个个体仍需要继续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目前甲流、诺如病毒感染已经进入多发期,即便孩子出现发烧等症状,也不一定是由新冠病毒引起,教你快速识别↓↓↓

另外,多地疾控中心提醒,鹦鹉热、诺如病毒、HRSV病毒、登革热、季节性流感等同样需注意防护:

1、鹦鹉热

鹦鹉热,也称鸟疫,是由鹦鹉热嗜衣原体引起的人、鸟和其他动物人兽共患传染病。

潜伏期:一般为6-17天,最短3天,最长45天。

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鸟类比如鹦鹉、禽类比如鸡鸭鸽子等。

主要传播途径:吸入感染的禽鸟产生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或者接触传播。

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后发病快,表现为高热、咳嗽、头痛、肌痛、肺泡及间质混合型肺炎表现。重症不及时治疗可致死,即使是轻症恢复也相当缓慢。

预防重点:

接触禽鸟后及时洗手;从事禽类售卖、宰杀等工作时应正确佩戴口罩,搞好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感染;如需接触病死禽鸟需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手套。

2、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相对封闭环境引起胃肠炎暴发。

潜伏期:12-72小时,通常为24-48小时。

主要传播途径: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

常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预防重点: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3、HRSV病毒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为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属的RNA病毒。

潜伏期:通常为2-8天。

主要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如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到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儿童早期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表现为发热、鼻塞、流鼻涕、轻微咳嗽等。患儿大多数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少部分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

预防重点:

勤洗手,避免不洁净的手触摸眼、口、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佩戴口罩,减少出入人员密集场所。

4、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潜伏期:感染后经3-15天的潜伏期便可能发病,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典型症状: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等,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有生命危险的失血性休克综合征和较少见的伴有肝衰与脑病的急性肝炎。

预防重点:

出境前,密切关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登革热疫情动态,尽量避免前往病情较为严重地区,如果不能避免,应适当准备防蚊灭蚊用品。

除了以上这些预防重点外,

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

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

不仅可以预防新冠感染,

也可以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

中国蓝新闻客消息 2月19日,关于“杭州两学校班级多人发热,下周停课”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关注。2月20日,据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消息,目前涉及到杭州三所学校,分别是西湖区某小学(共出现10例,均为新冠首次感染);拱墅区某中学(共出现5例,均为新冠首次感染)。另外,上城区某小学12名学生有发热症状,为流感聚集性传播。

校长回应10名小学生新冠阳性!目前学校孩子们正常上课,全都佩戴口罩!体育课也正常进行!↑↑↑

上述三所学校均已根据相应预案对涉及班级教学课程暂行调整。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个别学校班级出现数名学生感染新冠病毒(均为首次感染),属于正常现象,并不代表新一波流行的开始。

感染病科专家盛吉芳:不是新的疫情要来了,是“漏网之人”在感染!↑↑↑

医生回应:目前14岁以上的学生人群 就诊人数没有大幅增加↑↑↑

新冠真的消失了吗?

每日新增阳性仍在5000例以上

虽然消息是真的,但家长们确实不必太恐慌。部分家长觉得,身边已经好一阵没有人感染新冠病毒,新冠不是已经“消失”了吗?怎么又突然出现在杭州的中小学?

实际上,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月18日最新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情况》,新冠感染者虽然已大幅降低,但是新冠感染人数仍然存在,每天新增感染者在5000例以上。

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2月19日在采访时表示,新冠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进入低水平流行阶段,还需要加强监测,每个个体仍需要继续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目前甲流、诺如病毒感染已经进入多发期,即便孩子出现发烧等症状,也不一定是由新冠病毒引起,教你快速识别↓↓↓

另外,多地疾控中心提醒,鹦鹉热、诺如病毒、HRSV病毒、登革热、季节性流感等同样需注意防护:

1、鹦鹉热

鹦鹉热,也称鸟疫,是由鹦鹉热嗜衣原体引起的人、鸟和其他动物人兽共患传染病。

潜伏期:一般为6-17天,最短3天,最长45天。

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鸟类比如鹦鹉、禽类比如鸡鸭鸽子等。

主要传播途径:吸入感染的禽鸟产生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或者接触传播。

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后发病快,表现为高热、咳嗽、头痛、肌痛、肺泡及间质混合型肺炎表现。重症不及时治疗可致死,即使是轻症恢复也相当缓慢。

预防重点:

接触禽鸟后及时洗手;从事禽类售卖、宰杀等工作时应正确佩戴口罩,搞好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感染;如需接触病死禽鸟需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手套。

2、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相对封闭环境引起胃肠炎暴发。

潜伏期:12-72小时,通常为24-48小时。

主要传播途径: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

常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预防重点: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3、HRSV病毒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为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属的RNA病毒。

潜伏期:通常为2-8天。

主要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如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到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儿童早期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表现为发热、鼻塞、流鼻涕、轻微咳嗽等。患儿大多数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少部分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

预防重点:

勤洗手,避免不洁净的手触摸眼、口、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佩戴口罩,减少出入人员密集场所。

4、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潜伏期:感染后经3-15天的潜伏期便可能发病,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典型症状: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等,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有生命危险的失血性休克综合征和较少见的伴有肝衰与脑病的急性肝炎。

预防重点:

出境前,密切关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登革热疫情动态,尽量避免前往病情较为严重地区,如果不能避免,应适当准备防蚊灭蚊用品。

除了以上这些预防重点外,

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

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

不仅可以预防新冠感染,

也可以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